標題:
可以幫我找一闕很冷門的詞嗎?拜託
發問:
是蘇東坡的水調歌頭(安石在東海) 我要這闕詞的大意跟賞析 拜託拜託 麻煩善心人士回答一下 感恩!!!!!! 20點喔!!! 更新: 我要的是安石在東海開頭的那闕 不是明月幾時有那闕!!!!
最佳解答:
《安石在東海》全詞主要以謝安的典故為主軸,深刻展現了蘇軾、蘇轍的兄弟之情,以下提供資料整理及個人淺見,請參考: ◎題解 本闕詞為蘇軾回贈蘇轍所作,詞中以謝安之事論述,表示不以罷官歸田里為憂患的闊達胸襟;並遙想兄弟一同還鄉,把酒言歡的歡樂,流露出濃濃的兄弟之情。東坡自序言『水調歌頭?余去歲在東武,作《水調歌頭》以寄子由。今年,子由相從彭城百余日,過中秋而去,作此曲*以別余。以其語過悲,乃為和之。其意以不早退為戒,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雲耳。』 *《水調歌頭?徐州中秋作》蘇轍 離別一何久,七度過中秋。去年東武今夕,明月不勝愁。豈意彭城山下,同泛清河古汴,船上載《涼州》。鼓吹弄清賞,鴻雁起汀州。坐中客,翠羽帔,紫綺裘。素娥無賴西去,曾不為人留。今夜清尊對客,明夜孤帆水驛,依舊照離憂。但恐同王粲,相對永登樓。 ◎原詩 《水調歌頭?安石在東海》 安石在東海,從事鬢驚秋[1]。中年親友難別,絲竹緩離愁[2]。 一旦功成名遂,準擬東還海道,扶病入西州[3]。雅志困軒冕,遺恨寄滄洲。歲雲暮,須早計,要褐裘。 故鄉歸去千里,佳處輒遲留。我醉歌 時 君和,醉倒 須 君扶我,惟酒可忘憂。一任劉玄德,相對臥高樓[4]。 ◎注釋 [1]「安石在東海,從事鬢驚秋」:謝安四十多歲才出仕任官,鬢髮都已經白了。 《晉書》卷七九《謝安傳》「謝安字安石,少有重名。棲遲東土,放情丘壑。」 「安妻,劉惔妹也,既見家門富貴,而安獨靜退,乃謂曰︰『丈夫不如此也?』安掩鼻曰︰『恐不免耳。』及萬黜廢,安始有仕進志,時年已四十余矣。」 [2]「中年親友難別,絲竹緩離愁」:謝安非常喜愛音樂,醉情於樂以解鄉愁。 《晉書》卷八〇《王羲之傳》 “謝安嘗謂羲之曰︰『中年以來,傷于哀樂,與親友別,輒作數日惡。』羲之曰︰『年在桑榆,自然至此。頃正賴絲竹陶寫,恆恐兒輩覺,損其歡樂之趣。』” 《晉書》卷七九《謝安傳》謝安 “性好音樂,自弟萬喪,十年不聽音樂。及登台輔,期喪不廢樂。” [3]「一旦功成名遂,準擬東還海道,扶病入西州」:說明夢想一日功成身退,回到家鄉貽養天年。 《晉書》卷七九《謝安傳》 “安雖受朝寄,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。及鎮新城,盡室而行,造泛海之裝,欲須經略粗定,自江道還東。雅志未就,遂遇疾篤。上疏請量宜旋旆,……詔遣侍中慰勞,遂還都。聞當輿入西州門,自以本志不遂,深自慨失,因悵然謂所親曰︰『昔桓溫在時,吾常懼不全。忽夢乘溫輿行十六裡,見一白雞而止。乘溫輿者,代其位也。十六裡,止今十六年矣。白雞主酉,今太歲在酉,吾病殆不起乎﹗』” [4]「一任劉玄德,相對臥高樓」:以元龍百尺樓的典故,形容對官場的得失毫無掛心,與兄弟之情相比可謂一天一地,相去甚遠。 《三國志?魏書?陳登傳》 陳登者,字元龍,在廣陵有威名。后許汜與劉備並在荊州牧劉表坐,表與備共論天下人,汜曰︰『昔遭亂過下邳,見元龍。元龍無客主之意,久不相與語,自上大床臥,使客臥下床。』備曰︰『君有國士之名,今天下大亂,帝主失所,望君憂國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問舍,言無可采,是元龍所諱也,何緣當與君語?如小人,欲臥百尺樓上,臥君於地,何但上下床之間邪?』
其他解答:
發問者都說這闋詞開頭是:安石在東海 怎麼還是把"明月幾時有"搬上來呢?|||||蘇軾-水調歌頭①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,大醉作此篇,兼懷子由。② 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③ 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④ 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 高處不勝寒。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。 轉朱閣,低綺戶, 照無眠。不應有恨,何事偏向別時圓。⑤ 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 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⑥ 【作者】1036-1101,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。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宋仁宗朝進士,曾知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、潁州、杭州等地,官至禮部尚書。一生曆盡仕途坎坷:神宗年間,以“作詩訕謗朝廷”罪貶置黃州;哲宗年間,又以“爲文譏斥朝廷”罪遠謫惠州、儋州。卒諡文忠。他是宋代最爲著名的作家,詩、詞、文皆獨步一時。其詞雄闊超曠,橫放傑出,于傳統的花間詞風外別立一宗。又以詩入詞,開拓詞境,推尊詞體,對北宋詞壇多所革新。 【注釋】 ①大麯《水調歌》的首段,故曰“歌頭”。雙調,九十五字,平韻。②丙辰:熙寧九年(1076)。蘇轍字子由。③李白《把酒問天》:“青天有月來幾時?我今停杯一問之。”④牛僧孺《周秦行紀》:“共道人間惆悵事,不知今夕是何年。”⑤司馬光《溫公詩話》記石曼卿詩:“月如無恨月長圓。”⑦嬋娟:月色美好。 【品評】 上片望月,既懷逸興壯思,高接混茫,而又腳踏實地,自具雅量高致。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,一似屈原《天問》,起得奇逸。唐人稱李白爲“謫仙”,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爲“兩謫仙”,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,因而起“乘風歸去”之想。但天上和人間,幻想和現實,出世和入世,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。相比之下,他還是立足現實,熱戀人世,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。月下起舞,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、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。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,一片光明。下片懷人。人生並非沒有憾事,悲歡離合即爲其一。蘇軾兄弟情誼甚篤。他與蘇轍熙寧四年(1071)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。蘇軾原任杭州通判,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,特地請求北徙。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。“咫尺天不相見,實與千里同,人生無離別,誰知恩愛重”(潁州初別子由),但蘇軾認爲,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,兩者都是自然常理,無須傷感。終於以理遣情,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,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。人生不求長聚,兩心相照,明月與共,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。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,下片善處人生,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、情懷曠達的一面。詞中境界高潔,說理通達,情味深厚,並出以瀟灑之筆,一片神行, 不假雕琢, 卷舒自如,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。“中秋詞自東坡《水調歌頭》一出,餘詞盡廢”,(胡仔《苕溪漁隱業話後集》卷三九)。吳潛《霜天曉角》:“且唱東坡《水調》, 清露下, 滿襟雪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“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”,唱的就是這“一支東坡學士中秋《水調歌》。”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不曉得能否解決你的疑問^^"54DC6E5B41866E21
- Apr 07 Thu 2016 18:03
可以幫我找一闕很冷門的詞嗎-拜託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